新形勢下調研工作的“三轉三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工作有新變化。其中,實現(xiàn)三個轉變,注重三個防止,是需要研究探討的問題。
從程式化到更加重視隨機抽樣
一段時間以來,“四風”現(xiàn)象有所反彈,有些地方的調研“程式化”問題凸顯。預定地點,’定好路子;預設觀點,定好調子;預先踩點,定好樣子。什么時間、什么單位、什么地點開展調研幾乎成“標準腳本”;哪里有人等、哪里擺板報、哪里掛標語,安排得有條有理;進哪戶家庭、問哪些問題、看哪些物件,編排似有章有法;誰引路、誰照相、誰錄音,演練到分毫不差。調研人員依照引導聽匯報、查簡報、看墻報,聽好的、記美的、看富的……扎扎實實走程序,認認真真走過場。
現(xiàn)場豈能成秀場?我們需要的調查研究應增強自主性,隨機抽樣,采用暗訪式,輕車簡從,去基層一線走一走,到群眾家里坐一坐,同尋常百姓聊一聊。采集到真材實料,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到基層去,不必興師動眾,不一定籌備方案、準備材料、預備匯報。倒可反其“道”而行之,另選地點,另找人家,另換角度,另談話題。走田頭、坐村頭、圍灶頭、聽百姓感受、觀百姓難處、看百姓生活,使“排練”無效、表演露餡,從而看清真相,摸透真情,尋到真經。
從“舊語體”到“新語系”
調研類文本很難引起閱讀興趣,原因何在?一是格式雷同。“基本情況+問題現(xiàn)象+對策思考”成了模版。二是表格繁多。一大堆預設報表,交叉重復、用詞生僻、語焉不詳,難以選擇判斷。三是套話連篇。把工夫花在倒騰文本上、總想做概念文章,推敲四六排比句。我們常??吹竭@樣的調研報告,涉及民生的具體事件卻用大篇幅文字作理論分析,中國獨有的基層真情實況硬要作國際化的對比論證。調研文章應重視改進術語。寫好調硏文章,講好調研故事,得既懂天氣又接地氣,既關注大事件又重視小細節(jié)。在詞語運用上,應探索政治用語與民生話語的結合,外來用語與民族話語的融合,實現(xiàn)理性敘述與感性表達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思想性、科學性與大眾化、通俗化有效銜接,寫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新篇章。
從普遍性到專題性
中央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調研常態(tài)化、制度化、科學化。一些地方和領導卻把調研工作一般化、普遍化、形式化,搞“運動式調研”,層層開動員會,家家簽責任狀,人人下調研點。全方位大面積的調研往往只是“雨過地皮濕”,雷聲大雨點小,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擺在了首位。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點也要順勢而變,把目光放在發(fā)展的階段性、專題性問題的調研上。窺一斑可知全豹,越是大數(shù)據條件下分析問題越要重視細節(jié)、苗頭和小事情、小群體。想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就需要注重民之所急、民之所憂、民之所盼的問題調研,在發(fā)展短板中比差距找對策、摸實情找出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改善民生,促進發(fā)展。
三個轉變明路徑,開創(chuàng)調研新局面。但也應看到,新舊交替是相互影響、交織在一起的,預先防范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很有必要。以下幾種情況需格外關注。
一防“自我命題”
領導干部大都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將之作為決策之源、謀事之道、成事之基。但也要看到,一些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確實是“淺、浮、飄”,可謂“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扛杏X發(fā)現(xiàn)亮點,憑感情判斷是非,發(fā)感概肯定成績,有關部門聞聲而動去蹲點,立馬調研出經驗等,這類自我命題式的調研并不鮮見。受個人偏好影響、先入為主式的調研,背定不是“唯實求真”的。調研“問題”要調研,這是調研科學化的呼聲。確定調硏課題既提倡領導點題,更注重發(fā)展帶題、創(chuàng)新出題、群眾給題。只有如此,才能切中發(fā)展所需、改革所要、群眾所盼,才能便于抓住要害、找到思路、拿出對策。調研中不妨少點“領導口味”,多點“群眾菜譜”。
二防“兩頭在外”
不少調研過程屬于兩頭在外。調研啟動在機關,寫請示、做方案、抽人員、搞動員,花去不少精力、用掉不少時間。下基層在點上只是轉圈子看看,進院子問問,坐凳子聊聊,走馬觀花之后“班師回朝”,然后就是坐在機關里寫調研報告,又用掉很長時間。調研所得到的情況,得知的信息,得出的結論不愿、不敢、不想拿去調研地“見個面”。有豐富調研經驗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在調研地完成整個調研流程確實有必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現(xiàn)場反思調研情況,感受是不一樣的;與群眾坐下來細細討論,意見是不一致的;廣泛征求各方面看法,建議是不一般的。
三防“濤聲依舊”
調研是以摸清實情、總結經驗、解決問題為主旨的一項活動。以問題為導向是調研的出發(fā)點,把問題解決掉是調研的落腳點。但不少調研沒有起到這個作用。一些地方和單位來一個領導做一次調研,一個又一個領導來來往往,只是今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做法還是那些做法,問題還是那些問題。有些大范圍專題調研,成果不可謂不豐富,問題很集中,建議很給力,期盼很殷切,就因為沒有領導批示,沒有會議決定,沒有紅頭文件,材料被束之高閣,問題也無人問津,結果只能隨風飄逝。
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有不少新問題,有的更加深入、更難把握。找出問題不容易,克服問題更不簡單,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緊盯問題不放,一個一個地去打“殲滅戰(zhàn)”,方有可能建功立業(yè),造福于民。
(王西冀)